◎ 科技日报记者 唐婷
今天的国家博物馆,迎来了一位“天外来客”来自38万公里外的它,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对,它就是月球“土特产”—月壤。
2月27日,“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开幕式暨捐赠入藏仪式在国博西大厅举行。快来一睹月壤真容吧!
月壤展品。国家博物馆供图
时间回溯到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安全着陆,带回了1731克的月球样品,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月球样品主要为月壤,即覆盖在月球表面的“土壤”包含微细的矿物颗粒、岩石碎屑和玻璃质微粒等。
展厅里,承载月球样品的容器,材质为人造水晶,整体造型借鉴自国博馆藏的系列青铜“尊”造型,以体现稳重大方之感。
观众参观。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
观众参观。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
内部造型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月壤储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夹层球体造型之中,通过填满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现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下部地球造型磨砂透光,其上中国地图造型透光突出,象征华夏大地对月亮的长久情意。
观众参观。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
特别是容器内设计了地球与月球间相隔9.9cm,取意古人所描绘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国探月突破极限、跨越“九重”珍贵的月壤与精心设计的容器,可谓相得益彰。
不仅有月壤,此次展览还展出了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40余件,辅以大量图片资料、动态图片和资料,回顾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成就。
一起来先睹为快吧!
展品图。国家博物馆供图
据介绍,开幕式结束后,展览向公众开放参观,未来还将赴各地巡展。
审核:王小龙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月球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一般认为月亮形成于约45亿年前,地球出现后的不长时间。有关它的起源有几种假说;最被普遍认可的解释是,它形成于地球与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之间一次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潮汐锁定),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正面标记着黑暗的火山熔岩海,中间夹杂着明亮和古老地壳的高地和显目的陨石坑。它是天空中除了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尽管它呈现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实际很暗,反射率仅略高于旧沥青。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语言、历法、艺术和神话等产生重大影响。月球的引力影响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一天的时间延长。月球现在与地球的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而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乎相同,在日食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形成日全食。
标签:dToF是TOF技术的细分类目,指的是“直接飞行”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向测量物体发射光脉冲,测量反射光脉冲和发射光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得到光的飞行时间。dToF的精度取决于其脉冲持续的时间,所以测量精...
2021-04-15 阅读全文>>● 本报记者 吴科任Mini/Micro LED成为新兴产业的突破口,产业化进程加速。利亚德董事、副总经理、董秘李楠楠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Mini/Micro LED显示属于LED产业范...
2021-04-13 阅读全文>>锂/氟化石墨一次电池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一次电池,在电子产品、医疗器械、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锂/氟化石墨一次电池的能量密度与正极氟化石墨材料的氟化程度密切相关,氟化程度越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越...
2021-04-15 阅读全文>>随着人们隐私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手机隐私保护已经成为了各大手机厂商不断改进优化的对象。近期,国内知名手机厂商vivo正式通过了 TRUSTe 和 ePrivacyseal 的权威认证,这意味着vivo...
2021-04-15 阅读全文>>导语:相信大家都知道,诺贝尔这个奖项能获得这个奖项的人,都是行业当中的精英人物。罗杰彭罗斯就获得了2020年10月的的诺贝尔奖,其实在1965年的时候,就在为证明黑洞的存在做研究,也是提出了很多与众不...
2021-04-15 阅读全文>>线上讲座Online Seminar欧空局的LISA探路者探测器ESA LISA MissionSpace-borne Gravitational Wave Observatory日 期4月21号 周...
2021-04-15 阅读全文>>文/清和社长内容平台根据你的浏览过往,给你推送相关的内容;电商平台根据你的购物行为,不断地“猜你喜欢”…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平台很懂你,时间长了以后会发现,自己的认知越来越固化。甚至很多人意识不到,更可怕...
2021-04-15 阅读全文>>日前,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出的生物计算机,能够在纸片上打印细胞,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计算机并不是新鲜事物,人们生活中已广泛使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
2021-04-13 阅读全文>>4月12日是苏联和的“宇宙航天日”宇航节60年前的这一天,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近地轨道,成为首个完成太空飞行的人。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12号,俄联邦总统亲率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
2021-04-13 阅读全文>>“新型号贮箱关系着厂里后续生产任务,这个箱子的成败就看最后这条焊缝了。”航天科技集团七院7102厂5车间主任林鹏对贮箱突击队的同志们语重心长地说。近日,随着最后一条焊缝透视合格,该厂承担研制的新研型号...
2021-04-15 阅读全文>>